內容來源:天津外國語大學“天外高翻”公眾號
11月27日,題為《A之上,充滿陽光》的專題講座在天津外國語大學鐘樓304口筆譯實驗室成功舉辦。本次講座由語言橋集團董事長朱憲超主講,語言橋集團A事業部總監李晶、語言橋天津分公司總經理楚小龍、天外智能語言服務產業學院運營中心主任朱華及30余名校內師生共同參與。朱憲超董事長以語言橋集團在業務發展中的創新實踐為例,向師生們展示了如何在A浪潮中主動適應變化,探索并開拓一條創新的發展道路。

講座的第一部分,朱憲超董事長首先回顧了ChatGPT問世后,語言橋集團在AI翻譯領域的探索歷程。集團從早期的“AI翻譯+人工審校”模式,逐步邁向“AI系統+專家系統”的新階段,始終保持著技術創新的領先地位。他深入闡述了專家系統的構建框架,即語言專家和管理專家兩大方面,通過翻譯策略制定、項目管理、人員管理、A工具應用、翻譯技能提升、行業知識積累、溝通協調和客戶服務等多個維度,實現了翻譯工作的高效運轉。講座的第二部分,朱憲超董事長深入剖析了項目管理的三要素一一時間、成本和質量,并由此引申出“項目管理不可能三角”概念。他以語言橋集團在汽車行業中的業務為例,闡明了在A工具層出不窮、客戶要求不斷提高的當下,應如何將A系統和專家系統相結合,從而讓不可能成為可能,讓可能成為可靠,打造出行業的核心競爭力。此外,朱憲超董事長還向師生們簡要介紹了語言橋集團的發展歷程、專業團隊、發展格局、技術產品及科研歷程等情況。他指出,語言橋集團歷經25年的發展,目前已成為語言服務行業的頭部供應商,這是整個團隊在市場上不斷拼搏奮斗、共同努力的結果。

在講座的互動環節,針對學生在A時代下如何應對翻譯公司及客戶更高要求的疑問,朱董事長提供了極具實踐價值的建議。他指出,譯者應主動接納技術進步,充分利用先進工具輔助工作,以提高效率與質量,而非局限于現有技能。面對挑戰,我們應視其為成長的機遇,而非抱怨的根源。朱董事長鼓勵大家持續提升自我,不斷探索有效方法,并勇于解決復雜問題,以在實戰中不斷成長,實現自我突破。針對當前翻譯行業專家難以培養的問題,朱董事長提出了獨到見解。他強調,沒有人天生就是專家,干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同時,專家不是培養出來的,想要成為某個行業的專家,自我學習能力很重要。他提醒大家,學習是伴隨一生的旅程,培養持續的學習意識和習慣至關重要。朱憲超董事長的精彩分享不僅為師生們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洞察見解,也為大家指明了在A技術推動下,翻譯行業將迎來更加輝煌未來的可能性。讓我們共同期待,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化,翻譯行業能夠迎來一個更加智能化、高效化、專業化的發展新時代。